玉米田套种花生可以吗视频

玉米田套种花生可以吗视频

今天给各位分享玉米田套种花生可以吗视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花生套种玉米相比单一种植的优势在哪收益是否会增加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我想在玉米地养鸡,五亩地养3百只是否可行
  2. 花生套种玉米相比单一种植的优势在哪收益是否会增加
  3. 玉米和土豆如何套种有什么好处

[One]、我想在玉米地养鸡,五亩地养3百只是否可行

〖One〗、问:我想在玉米地养鸡,五亩地养300只是否可行?

〖Two〗、玉米地里养鸡?居然还有这么多人说可行,说行的你们的鸡在玉米地里养过吗?是否玉米和鸡双丰收?

〖Three〗、养鸡是为了获取鸡蛋或鸡肉等鸡产品,种玉米是为了获得粮食。

〖Four〗、在里边养,必须是双收,双收才是目的,如果不双收,是为什么?

〖Five〗、不管在哪里养鸡,是在不损害或少损害养殖地的收获情况下才能进行,如果只为了获取鸡产品的收获,而不要养殖地其他植物的收获,那什么地方都可以养鸡,不用种玉米照样可以养鸡,那就谈不上是在玉米地里养鸡,而是在空闲地里养鸡了。

〖Six〗、在玉米地里养鸡,就是即想获得鸡产品,还想收获玉米。可是,鸡是杂食动物,粮食虫草植物都吃,和鸡一样高的对胃口的植物它都不放过,都会吃成光杆,这我是有体会的。

〖Seven〗、如果说在玉米地里养鸡,不如说是等玉米长到一人高时,鸡吃不到高处叶子时把鸡放进去,等玉米收获了,鸡还可随便放养。

〖Eight〗、在种玉米时到玉米一人高之前,这鸡是在别处养的,因为那一段时间在玉米地里养鸡,那根本就长不成玉米地,就是光秃秃的一片晾荒地。

〖Nine〗、如果上半个夏天都不敢把鸡放进玉米地,下半个夏天才放鸡进去,那还叫在玉米地里养鸡吗?那只能是叫秋天前后往玉米地里放鸡。

〖Ten〗、再说,五亩玉米地,玉米一人多高,密密麻麻,外面看不见里边,放进去这三百只鸡,安全吗,没有天敌吃鸡吗?如把五亩地圈起来阻挡天敌,得多大成本?三百只鸡卖了够圈墙成本吗?

1〖One〗、如果不圈墙,等砍倒玉米秸时,还找得着鸡吗?

1〖Two〗、朋友,还有那些说"可以″的朋友们,请记住:把树地圈起来可以养鸡,庄稼里是不能养鸡的。

[Two]、花生套种玉米相比单一种植的优势在哪收益是否会增加

〖One〗、花生套种玉米,相此单一种植的优势在哪?收益是否增加了?

〖Two〗、准确的说,花生套种玉米,弊大于利。不但收益不能增加,而且还得减少。

〖Three〗、大田玉米,在4月25日一5月5日开始播种。是即喜光喜温,又要通风,而且还怕旱怕涝的农业物。在水肥条件适逸,管理得当的情况下,亩产可达到1000一1300斤。

〖Four〗、花生,主要用处就是压榨花生油,以供日常生活所需。在种植生产中多以平种为主。地蒙花生在4月20号前后开始播种。花生也是喜欢阳光,喜欢温度,通风条件好,却抗旱怕涝的农作物。一般亩700一800斤。

〖Five〗、几年前有人试验,花生套种玉米,或4垄花生套种2垄玉米,或是8垄花生套种2垄玉米。其结果是,玉米多增产,花生减产,总收益减少了。

〖Six〗、从两者的情况看,它们在同时播种,同时生长,同时成熟收获。玉米的增产是在花生减产的基础上产生的。因为玉米高,独占了花生光照和通风的优势,得到了根深,杆壮的长势,其结果也就不言而知了。而花生,特别是靠近玉米垄进的两垄花生,得不到光、温、风的优越,植株旺长,相应的就节间加长了,果锥扎地结果的距离更是加长了,所以结果就小了,少了。就这样,产量减少了很多。

〖Seven〗、事实证明,花生、玉米适逸单一种植,而套种没有优势,更谈不上收益增加。

[Three]、玉米和土豆如何套种有什么好处

玉米和土豆间混套种,是作物应用高、矮秆搭配套种模式,利用互补优势,改善通风条件,遮阳保墒,减轻病虫害,从而获得双向高产的栽培方式。

土豆植株低矮,生长期短,不耐高温,通过和高秆作物玉米套种,可改善田间的通风条件,减土豆的晚疫病。在玉米生长中后期,通过玉米高秆遮阻,可降低土壤水分散失,保持土豆带土壤湿润,更进一步为土豆块茎膨大,创造湿润的土壤生长环境,从而使土豆块茎生长更大,产量更高。通过玉米高秆遮阳,还可阻挡蚜虫及其它害虫的传播途径,以而减轻病毒病的发生,总体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确保双向产量均有所提高。

作物间套种,主要要讲究单方面能促进生长,双方面要利用互补作用,协调促进,才能使套种的作物双双获得高产,因此在品种选取上,应尽量选取两种作物“共生期”时间短,“错开”作物需肥高峰期或关键追肥期,可避免互争肥水,防止脱肥,影响两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引起减产,失去作物套种的真正用义。

由于土豆发芽的温度低,一般比玉米能早种月余时间,为了缩短两种作物的“共生期”,错开需肥高峰期,在品种选取上,土豆应选取:矮秆、中早熟、抗病、高产品种;玉米应选取:中晚熟、抗病、高产品种,这样选取,一前一后种植,可最大程度的缩小了“共生期”的时间,降低了争肥夺水的时间,同时也错开了作物“需肥高峰期”。

a,前期管理以土豆为重点:做好土豆发棵期、结薯期的肥水工作及病虫害防治,土豆植株旺长还需要打尖或喷控旺药,控上促下,促进块茎膨大,提高产量。

b,中期管理以玉米为主:结合中耕培土,在大喇叭口期追施“壮秆攻穗肥”,促进叶面积增大和茎秆粗壮墩实,在抽雄后追施或喷施防植株早衰“增粒增重肥”,保护玉米叶片,提高光合强度,延长光合时间,促进粒多、粒重,提高产量。

由于土豆种植要保证地下块茎生长适宜的土壤环境,利于块茎膨大,因此总体选地,应选取土层深厚、疏松、肥水条件好,前茬作物为蔬菜、豆类或玉米的轻平坦地为好,由于玉米和土豆套种,一般在春季,因此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在秋冬季提前深翻土地30厘米左右,并随耕打耱,细化土块,耙平保墒。

春季土豆播种一般在晚霜前20~25天,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方式可露地可覆膜,要获得土豆高产、提早收获上市,可采用覆膜种植方式,保墒提温植株生长快,可提前收获。

由于两种作物间套混种,单独施肥不便,因此在播种整地前,一定要一次性施足底肥,还要根据土豆、玉米的各自需肥特点及对高敏感微量元素的需求,进行化肥选取,如土豆喜钾需求量大,玉米对锌元素高敏感必须要追施,因此在播前结合翻地,一次性施足优质腐熟农家肥每首4000千克左右,磷二铵25千克,磷肥40千克,硫酸钾15千克,硫酸锌1.5~2千克,翻埋23厘米左右。

土豆地膜可采用高起垄覆膜播种,按南北向开沟起垄,有利于通风和光照,土豆和玉米可采用一垄双行间套法,或双垄土豆单垄玉米间套法等多种方法,可采取个人种植习惯决定土豆、玉米垄距,种植模式上,土豆、玉米均可覆膜种植,也可土豆覆膜玉米露地种植,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全覆膜土豆、玉米间套种植,是土豆、玉米双双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和保障。

按南北行起垄时,垄面宽60厘米,垄间距40厘米,垄高13厘米左右,起垄后每亩用辛硫磷0.5千克加30千克细沙土,拌成毒土撒施于垄面,然后用50%的乙草胺500倍液喷雾垄面封闭除草,喷后及时全覆膜地膜并压实压好,防止风吹起,也可覆膜土豆垄,玉米进行露地种植,凭个人种植习惯和经验决定。

地膜土豆当地温稳定在4℃以上,露地种植在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即可用土豆点播器点种或挖窝点种,玉米在气温回升较高时,即4月上中旬即可用玉米点播器点种。

种植规格,在地膜垄面上土豆种2行,行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穴深10厘米,按三角丁字形种植,薯芽朝上,后盖土3~5厘米,玉米种植也可在宽垄上点种2行,行距40厘米,株距25~30厘米,每穴2粒。

土豆在播种前20天左右要进行种薯催芽,用甲拌灵拌种后,放在暖阳处晒种催芽,待芽长1厘米长时呈三角形切块,每块最少带2个芽,并对切块用草木灰拌种,再次消毒和促进伤口愈合,即可播种,小薯可直接整薯种植。

玉米种子尽量选用红包衣种子,对于未经包衣的种子,播前要进行药剂拌种,如用辛硫磷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和甲基托布津按种子重量的0.1%拌种,可同时预防地下病虫害。

①,及时放苗保苗:土豆、玉米逐渐出苗后要及时查苗、放苗、补苗,保证苗全苗壮,为丰产奠定基础。

②,肥水管理:土豆种植早,前期管理以土豆为主,在土豆生长发棵期和结薯期,应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状况,要及时浇水追肥,现蕾开花期,是土豆块茎进入猛长时期,需大量营养,除发棵期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每亩15~20千克外,还可叶面喷施0.1~0.3%磷酸二氢钾及其它微肥1~2次,补充后期营养,如果土豆植株旺盛生长,还需打尖或化学控旺,控上促下,促进块茎膨大。

中期管理以玉米为主,覆膜种植的可用点播器追施化肥,无覆膜种植的可结合中耕培土,亩追施尿素10~15千克,以促进茎秆粗壮,“壮秆攻穗”,抽雄期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以补充后期营养不足,延缓叶片早衰,同时间隔喷施(两者不能混用)0.05~0.1%的硫酸锌溶液,都可促进玉米增加粒重,提高产量。

③,病虫害防治:土豆病害主要有早、晚疫病、病毒病,可用代森锰锌800倍液防治,病毒病用病毒A1000倍液或甲霜灵锰锌500倍液防治,7~10喷1次,可连喷2~3次。玉米病害大斑病或小斑病,可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防治,有玉米螟等其它钻心虫害时,可用辛硫磷800倍液浇叶心,也可拌成毒沙放入叶心防治。

土豆生长期短,采用地膜栽培方式,更能促进提早成熟,早播覆膜土豆可在5月中下旬收获上市,这时玉米正进入生长的关键期,及时收获土豆,可减少与玉米的共生期,为玉米生长节约更多营养消耗,提高玉米营养供给,可更进一步促进玉米提高产量。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www.77788821.com/D0hSzUnK0p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