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1、叶下栽培法
这种方法是将在生产实践中利用温室进行生产,栽培周期短,是利用无土栽培的方法让生产的作物的花果产量得到大大的提高。一般来说,选择那些叶片比较大的品种,栽培的数量以3片为宜。有些地区的温室在播种后出苗前没有浇水或浇水不到基质,还可使用基质代替,因为基质就可以保证作物的花果的正常生长。
2、露地和保护地栽培法
这种方法栽培的作物,收获期比较早,从收获季节看,一年生作物收获后的第三年就可以开始收获。在我国,作为温室栽培的作物的年产量通常是比较高的。在我国东北、西北地区,除了利用温室大棚外,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不管哪个地区,一年四季均可以栽培作物。根据不同作物、地区的气候条件,一般在4-5月、9-10月或11-12月栽培,5-7月收获,也可以在6-7月分期栽培。在我国,春、秋两季栽培作物通常在4-5月播种,8-9月收获,栽培后夏、秋两个季节收获。
三、选择栽培品种
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在不同地区栽培品种的性能差异较大。各地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例如,黑龙江省首先选择当地的中晚熟品种,早中熟品种可在7月中下旬播种,中晚熟品种可在8月上旬播种。
四、合理密植
播种密度过大,个体和群体矛盾突出,会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因为苗太小,田间生长空间不足,植株容易变得松散,开花结荚时营养物质制造和积累较少,结果率下降。合理密植,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光能,提高作物产量,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一般来说,中晚熟品种的栽培密度为4000~5000株,露地栽培密度为4000~5000株。
五、施足基肥
马铃薯喜欢钾肥,每亩施硫酸钾10~15公斤。另外,配合施用硼、锌、镁、锰、钙、磷等微量元素肥料。
六、合理密植
1、秋、冬播种时间越早,产量越高,植株越矮,后期根系易老化,组织粗硬,播种时可适当密植,但行距不宜过密,以免影响土壤通气,土壤酸度过大,影响块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