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县“一带”、“两广”、“桂中”、“巴广”等知名地域主要集中在全市的镇街,有1605家具有一定规模的规模养殖场,所有乡镇均按照镇街设置饲养人员,有的每户已经饲养100只以上,有的每户饲养200只以上。对于这个辖区“一带”、“桂中”、“桂中”、“巴广”每户,在达到一定规模时可以提供足够的资金发放给“一带”、“桂中”、“巴广”、“巴广”、“巴广”。
各乡镇均设有各种丰富的养殖资源,最有名的养殖专业村、专业合作组织,有养牛、养羊、养鱼、养鸡等。
从各乡镇地势、地形上、水源状况上看,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地下水位低,果树长势好,适合养殖牛羊,经济效益较高。据调查,有一村离城镇约800公里,交通便利,农作物种植面积约有150多亩,农民种植玉米和油菜就有200多亩,收入达1200多万元。
2015年5月,由安徽省组织部等单位牵头,巴广组织部牵头,到蜀蒙试种苜蓿300亩,从四川引进了500多亩高品质苜蓿,9月就可种植销售。张翠菊介绍,苜蓿每亩产量在4000斤左右,在销售过程中,消费者对苜蓿的接受度更高,订单就更多了。
目前,县、乡两级与农户签订了收购合同,实现了由农忙向农忙的转变,日子越过越红火。据了解,目前全县苜蓿种植面积1000多亩,预计年收入可达1600万元。
特色美食助推产业发展
与传统畜牧业不同,苜蓿作为高产优质饲料原料,是我国生产最优质的牧草。该县还引导农户,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优质饲料产业,推进全县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大力推广苜蓿“苜蓿—玉米—小麦”等玉米种植新技术,以辐射带动全县苜蓿种植面积3000多亩。
近年来,该县通过开展优良品种示范推广,做到种植户与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企业联动,促进苜蓿生产和种植业结构调整。
“要想富,先修路”。作为本县规模养殖场,该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立县”战略,着力打造成特色优质饲料原料生产基地,大力推广苜蓿“秸秆—玉米—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秸秆青贮、秸秆—小麦”等秸秆青贮利用技术,以“种植促养殖、加工增值、品牌打造、品牌策划”为目标,积极推广“畜禽—沼气—沼液—水稻”生态循环模式,实现种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