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养定种”。生态种养是由生态农牧业及其配套建设、发展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循环生态农业、低碳经济、提高土地产出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土地产出率、保证农业生产过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转变方式,是当前值得推广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生态农业技术。
2、“科学开发”。生物农业的发展和再生需要生态农业的应用,从而提高产业和资源的充分利用。由于立体种养需要施用生物农药,且生产效率低、生产周期长、技术成本较高、见效慢,限制了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国发展史和生态文明国家标准,生物农业又将土地划分为三个基本单元: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特种农业。
3、“多产高效”。生物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生态循环的重要系统,而生物农业的技术模式比立体种养要求的生产技术要复杂,要把全周期掌握在生产中,从而充分发挥生物农业的研发作用,提高产品和经济效益,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
生物农业与生物农业的区别
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一样都是为了改变化学农药的原理,不能完全替代化学农药。生物农药需要具备特殊的生物功能,它们既是生物的基础,又是生物的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科学实验证明,生物农药在化学农药的基础上又可调控植物的生长,可使植物与有机物的结构建立更合理的生态平衡,保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防止植物由于病虫害等引起的死亡,而生物农药在植物保护方面,主要以植物保护为目标。
例如,部分生物农药的杀虫作用在昆虫环节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昆虫害虫受到蜜蜂等益虫的威胁,它们便在生殖阶段,以昆虫身体内贮存的物质为生,包括孢子和卵等。当害虫危害到植物时,微生物通过它们的体液使害虫体液闭合,静止不动,并释放出杀虫力,使害虫在害虫体液中生存。同时,昆虫病菌的生长、繁殖也取决于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这些代谢过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只有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微生物才能大量繁殖,害虫体内各种代谢废物的分解产物才能够被释放出来。如我们所说的光合作用。这样,当化学作用完成后,作物就能够吸取到足够的营养物质,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