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术对大豆产量的贡献(东农252大豆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对大豆产量的贡献(东农252大豆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对大豆产量的贡献:
一、合理轮作换茬。合理的轮作换茬能使大豆产量大幅度提升,如种植大豆50年以上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土壤肥力较差,这时进行轮作换茬就会有良好的效果,要注意轮作换茬时间以春季4月中旬为宜。
二、增加施用有机肥。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的通透性,让土壤更疏松、透气,并且在有机肥中添加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等作为基肥。
三、要重视深耕、深翻。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除了要增施有机肥之外,还要适当的进行深耕,利用它来提高土壤的通透性。深耕可促进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将土壤深层的一些杂草、秸秆等杀死,减少土壤中病菌的滋生,也能减少虫害的发生。深耕可破坏病虫的生存环境,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四、要防止鼠害。大豆有惧怕烟害的特点,烟害不仅会影响植株的生长,还会使植株减产。因此,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田间的管理,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五、要搞好虫害防治。如果发生鼠害,就要抓紧时间防治,否则会使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的话可直接造成绝收。因此,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作物减产。
六、要加强检疫。检疫是防治大豆病虫害最直接的措施。因为在我国大豆的种植过程中,检疫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引种大豆时,要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并加强对引进品种的检疫,防止带病种子传染。
七、在生长期用药。大豆的生长期,病虫害发生比较多,因此防治病虫害,在大豆生长期里,要严防病虫害的发生,防止病虫害对大豆造成毁灭性的危害。
八、要选用优质的抗病品种。大豆的生长发育还与品种的特性有关。因此在选用抗病品种时,要注意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大豆品种。
九、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以提高田间通透性,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因此,种植大豆时,要合理密植。一般情况下,大豆植株的株距以5-6厘米为宜,行距以20-25厘米为好。
十、适量进行田间管理。因为大豆植株的根系分布较浅,大部分根系分布在30厘米以内的表土层,且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因此,要想大豆产量高,需保证其充足的营养,可将大行距控制在35厘米左右,小行距控制在20厘米。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www.77788821.com/jnWgUwkqu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