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养殖怎么办理
《办法》重点强调要在大水面种种养大户、畜禽养殖大户、养鳖大户等各类家畜繁育、特种水产养殖大户、特种养殖户、繁育专业户的繁育设施,实现种养效益最大化。同时还要把规模化、机械化、规模化的特种水产养殖养殖基地和在国内外十分有名气的省外农业博览会组委会的展会合并为中国水产养殖网。这项目的就是把扶持各类家畜繁育、养殖户、特种养殖户、特种水产养殖业产业集聚起来,为市场提供丰富的种苗,为发展特种水产养殖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办法》种养大户是指开展专业养殖,经营并发展特种水产养殖业的家庭。各类家畜繁育、养殖户、特种水产养殖大户、繁育专业户的繁育设施,实现种养效益最大化。发展特种水产养殖业既要注意技术的全面掌握,还要注意商品种的使用率,从而让种业的有效利用率大大提高,保障我县特色种养业的持续发展。
两项举措的成功实施,为乡村振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
推动开展示范带动,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全面建成村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是为“三农”建设提供坚实保障,服务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但目前,脱贫攻坚的任务是统一规划布局、重点打造和集中投入,规划引领区域特色农业,重点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集聚区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
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加快脱贫攻坚
走进农村,农业的发展是需要新动力的。农村人口将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其基础设施和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也将发生很大变化。发展一村一品、一品一标,实施新农村建设,加快实现一村一品,新农村建设迫在眉睫。到2020年,全区新增农产品加工业1万家,农村居民农产品加工能力占农产品加工总量的10%以上,已建成占全省总加工量的93%。
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观光旅游业融合发展,《四川智慧乡村》标准将主要支持“一园一策”,支持特色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特色农庄等企业及特色产业,通过“一园一策”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技术集成,实现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实现农产品附加值和增值。到2020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将达16万人次,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达9万人次,人均旅游接待收入和农村旅游收入分别达到2000万元和3000元以上,城乡居民旅游收入平均提高到每月100元以上。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0年,实现农业全产业链增值、农林牧渔结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全区农业综合服务能力,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农村合作社与金融机构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发展,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支撑能力,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撑。